人民网东莞6月8日电 (田伟)“东莞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67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4.5%,实现保费收入258亿元,增长14.3%,连续五年保持全省地级市第一。”近日,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介绍了2014年东莞金融业发展情况。本网了解到,东莞市金融业取得如此成绩,关键在于坚持以科技金融为主导,大力推进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着力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走出了一条东莞特色的金融改革创新之路。
大力推进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
作为全省建设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东莞市利用各项先行先试政策机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良性互动、产业转型升级与金融要素高效对接的体制机制,实现金融、科技、产业间的内生循环。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钟正良。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钟正良向金交会媒体团介绍,目前,东莞已启动建设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初步构建起“拨、投、贷、贴”的财政金融联动投入机制,增设科技支行,推动科技保险试点,扩大了科技金融产品的应用。
钟正良说,在加大银行信贷力度方面,东莞市财政安排了2亿元的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专门扶持创业早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建设银行东莞分行已与东莞市政府签署了20亿的科技基金,相关工作正在落地过程中;松山湖金融改革创新服务区重点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建设成为上市企业的孵化及总部基地;南城金融商务区重点集聚金融机构总部、财富管理等高端金融服务业态;东莞民间金融街重点集聚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融资租赁等机构,努力打造成为民间资本集聚发展的样板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的试验田。

东莞民间金融街。
东莞自2013年开始探索推广科技保险,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2014年在松山湖高新区试点开展科技保险,对园区内投保相关高技术保险的科技企业进行补贴,分散企业创新风险。东莞市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胡绪魁介绍,目前科技保险共包含高新技术企业财产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产品研发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13个险种。试点期间,政府给予企业40%—60%的补贴。
着力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作为制造业名城,东莞的人工成本逐年增加,亟需进行产业升级,释放效益空间。为推动企业直接融资,东莞市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步伐明显加快,企业上市、挂牌、发债、股权融资等有序推进,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初步显现。2014年,东莞市新增上市企业7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达29家(其中15家在A股上市、14家在境外上市),上市后备企业达100家。同时,出台了《东莞市扶持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暂行办法》,推动3家企业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4.3亿元。
据了解,东莞还主动承接广州、深圳和香港的金融产业辐射,大力支持各类金融中介、证券、期货机构的发展,积极发展创业投资、种子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规范发展股权众筹,未来东莞将不断加强与上海、深圳、香港等主要证券交易机构、前海和广州等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的合作,形成境外上市以及境内主板、创业板、三板、四板同步推进、加速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