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实施人才东莞战略 打造更高水平人才队伍
发布日期:2016-05-05     

今天(29日)上午,东莞市人力资源局举行民生专场新闻发布会,该局在会上透露,近年来,东莞人才工作亮点纷呈,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成效逐步显现。2011年至今,已引进三批共25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评选两批15个创新创业科研团队、93名高层次人才;选拔推荐27名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今年来,认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21家,组织6.14万人参加资助性技能培训。

提升服务水平,推进高层次人才工作

  一是加大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军团队引进培养力度。拓宽宣传发动渠道,提高评审的质量和效率,完善领军人才专家评审、对接洽谈、综合评价的评选机制。引进的25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中,包括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美国荣誉科学家协会会员等,如首批引进的李涛博士在莞创办东莞市世纪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目前企业年销售已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将于今年12月在新三板上市。

二是建设东莞留学生创业园和海外人才工作站。加强省部共建国家级东莞留创园规划建设,加大留学人员创业扶持力度,成立东莞(松山湖)海外人才工作站,3月份,成功引进由Victor Valcarcel(西班牙国籍)博士为带头人的 “单晶蓝宝石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创新团队”落户,将在东莞建立起世界唯一的单晶蓝宝石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制备基地。

三是资助建设博士后工作平台。制定《东莞市博士后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在站博士后人员给予一定财政资助。目前,已设立博士后科研平台55个(其中国家级工作站21个,分站11个,省级博士后基地23个),招收博士后102人。四是开展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2010年至今连续举办四届博士后人才交流洽谈活动,累计组织省内外重点高校110多家次,邀请高层次人才550多人次。今年12月份,将召开 “东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东莞交流大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莞就业创业。

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与香港职业训练局(VTC)签署合作协议,首期开办电镀业环境专业证书课程以及工程技术类、数控模具类、烹调类等课程,为在莞港企升级转型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市技师学院在全省率先开启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合作开设中德合作班,设有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工业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机电、现代物流共6个高职专业,已招收中德合作高职班学生388人。与莱比锡手工业联合会(HWK)、莱比锡工商联合会(IHK)共建培训鉴定和认证中心,实现国际化培训鉴定与职业资格认证同步。与德国巴伐利亚经济教育集团(BBW)共建双元制重要载体“学习型工厂”,实现了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本土化。与英国沃索学院达成引进中英ASFI职业教育项目,在市技师学院建立英国首个海外ASFI认证中心,联合开设国际商务、酒店管理两个专业中英合作班,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是推广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实施更加灵活的就业技能培训资助制度,推动资助性技能培训均等化,鼓励个人自主参训。个人不分身份、户籍,只要考取广东省内颁发的资格证书,即可申请培训补贴,补贴标准最高为3500元。

三是开展优秀技能人才评选活动,鼓励各行各业技能人才踊跃参与,搭建展示、交流、学习技能的平台,造就一批符合现代制造业需求的能工巧匠。东莞市首届优秀技能人才评选活动评选了刘延海、刘锦兰、罗柱林等26名优秀技能人才,他们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此外,该局还通过探索建立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建设东莞市技师工作站、打造职业培训联盟等措施,着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东莞市引进部分高层次人才项目情况

一、李涛,入选东莞市引进首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11年在莞创办东莞市世纪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进行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网络IMS系统IAD接入设备的产业化。目前企业年销售已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李涛博士具有十几年通信行业设备研发及生产经验,创业团队主要技术和管理骨干人员留学国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有国际著名通讯高科技企业从业经验,具有较丰富的技术基础和生产经营管理经验。项目研制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网络2MS系统IAD接入设备,并实现产业化,采用的技术先进,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承担单位具备研制、生产及市场推广的经验与条件。该项目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前景良好,项目实施将对提升东莞产业结构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创业三年,已获批于2014年12月在新三板上市,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单晶蓝宝石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创新团队。“单晶蓝宝石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创新团队”的带头人为VictorValcarcel博士(西班牙国籍,现任西班牙Neoker公司首席技术官、加利西亚陶瓷材料研究院(ICG)研究员)。团队的研究方向是单晶蓝宝石纤维的大规模制备技术及其应用于各种复合材料的创新理论和技术研发,预期作用是率先实现单晶蓝宝石纤维的吨级大规模制备理论和技术的新突破,学术研究水平国际领先,形成本领域世界学术高地,力争在复合材料领域突破我国若干关键“卡脖子”材料,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贡献;在东莞建立起世界唯一的单晶蓝宝石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制备基地。相关材料耐高温、耐磨,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及军事领域。目前该团队已落户在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入选广东省第四批创新创业团队,获得省2000万元额度的资助,同时也获得了东莞市1:1的配套项目资助2000万元。

 

东莞市部分首届优秀技能人才情况

东莞市首届优秀技能人才评选活动评选了刘延海、刘锦兰、罗柱林等26名优秀技能人才,他们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刘延海,东莞市首届优秀技能人才评选活动一等奖获得者,钳工高级技师和机械技术专家,就职于金霸王(中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自动化流水线的维护修理以及设备改造国产化、工程项目实施工作。他拥有丰富的机械知识,扎实的钳工基本功动手能力,掌握了过硬的刮削,研磨,精度检验修理等高级钳工技术,熟悉调试备设安装操作;有很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领导和组织团队为工厂解决难题,是机械技术动手能力的老师和传播者。

2012年被评为东莞市岗位技术能手和技术标兵称号;领导工厂技工参加东莞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技师钳工组奖项;领导了“六道阀密封改进”,“取样装置改进”,“辊子改进”“混合器切机密封改进”“石墨上料系统”等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成本,获得技术改进厂级多个奖项;2014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二、刘锦兰,东莞市首届优秀技能人才评选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就职于广东电网公司东莞道滘供电局。她致力于继电保护技术应用以及继电保护的管理工作,任劳任怨地坚持在一线基层工作岗位上。在工作中,秉持“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工作理念,以抓好现场的工作质量及落实现场的安全措施为工作重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并肩负起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的重任;积极推行标准、规范化作业,在技术规范及作业操作规范的修订、完善方面取得了一些的成绩。

她精心制定验收方案,克服改造工程现场风险大,提早介入,使相关工程按质投运;在广东省电网公司的安稳系统改造联调工作中,发现一些重大缺陷,并及时协调处理,避免了安稳系统发生误动的可能性,消除了电网的一大安全隐患;自身主持的《继电保护现场工作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研究》深入分析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的现状,保证了电网安全运行;参加《变电站10kV母线保护方案研究》等规范编制,并在全省网推广应用,降低了开关柜烧毁、主变绕组变形及人身伤害的程度,对保证设备安全。

三、罗柱林,东莞市首届优秀技能人才评选活动一等奖获得者。无线电专业,毕业后在东莞雀巢有限公司美极公司就职,现就职于东莞市技师学院。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和项目、节能方面的经验丰富扎实;掌握多种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控制原理;对新技术和产品工艺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和快。

在雀巢工作期间实现了许多的设备自动化升级,生产效率提高,已经技术创新的改造。期中较为突出的是安装了3台压榨机,3台大型发酵机,送粉系统,把包装设备进行国产化。把设备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在维修工作中也承担着技术攻关的工作。协助公司800ml国产包装线通过了TPM制度,实现了所以故障停机可在10分中内可处理完成。

 

  东莞市首届优秀技能人才名单